公司新闻

杨青山版 世界地理第第六章 亚洲(原创).ppt

Persian Gulf 日本的工业地带和工业地域 维克拉马迪亚特号? 近现代亚洲的工业化,是起源于欧洲的工业文明通过殖民、对外侵略、资本输出和贸易等形式向向外扩散的结果。亚洲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形成了缺乏交流、高度依赖土地和保守的经济社会特质,不利于工业文明的产生。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亚洲工业化的源起与原因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亚洲工业化的道路相当曲折 二战前,除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于20世纪初完成工业革命外,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均以不平等国际分工体系为背景,所需资本和技术来自宗主国,工业开发集中于资源和初级产品加工领域,产业间缺乏关联,有限的盈余也被剥夺,无法积累资本和技术,从而陷入贫困恶性循环,无法形成市场基础;二战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才真正起步。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发展过程 二战后,亚洲(除日本外)工业化经历了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过渡,经济展现出从日本→亚洲四小龙→马来西亚、泰国→中国、越南、印度的空间扩散过程;而起飞出现的先后顺序,很大程度取决于步入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乱略的时间。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进口替代工业化 进口替代工业化,是指用国产化工业品替代进口品,是为减少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从发达国家的竞争攻势中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建立本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而采取的内向型工业化战略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进口替代常采取保护与鼓励并进措施:对国外产品设定高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对国内产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进口替代一般经历消费品国产化→中间产品国产化→资本品商产化依次递进过程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进口替代工业化在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业及中国等国取得一定成效,但不久就遇到局限性,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除少数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国内市场狭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取得的成效主要是消费品的国家化,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对外依赖反而加深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所谓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是指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并出口,以此带动国发经济增长;日本、NIES、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分别开始于20世纪50、60和80年代。 出口导向型工业化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20世纪60年代,NIES开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国际国内因素: 国际 世界经济空间繁荣 GATT体系下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交通通讯技术的大发展 跨国公司以FDI的方式寻求低成本生产基地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20世纪60年代,NIES开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国际国内因素: 国内 政府强有力的经济干预 降低汇率、提供出口补贴和出口信用 设立出口促进机构、建设出口加工区 低工资、勤劳、适应能力强的劳动力大量供应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中国等开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国际国内因素: 国际 冷战结束,全面进入经济全球代时代,贸易和投资更加自由 跨国公司全国经营更为灵活 机电一体化革命和IT革命提供新机会和新活力 日本、NIES新一轮产业升级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中国等开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国际国内因素: 国内 政府强有力的经济干预 降低汇率、提供出口补贴和出口信用 设立出口促进机构、建设出口加工区 低工资、勤劳、适应能力强的劳动力大量供应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的基本机制: 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的基本机制 依赖外部资源和外部市场发展制造业,带动经济起飞 起飞后内需扩大再拉动经济增长 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成效显著: 20世纪后半期,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GDP增长率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新一轮混合型战略 不同产业领域或同一产业不同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互为转移 混合型发展战略中,IT革命牵动了亚洲新经济的发展 以IT关联产品为主的出口增长,促使亚洲很快走出1997年金融危机 * 殖民地时期初级产品出口 (农产品、矿产品、原油等) 第一次进口替代工业 (基本消费品的国内生产) 第一次出口导向型工业化 (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化(重化学工业) 第二次出口导向型工业化 (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 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不平等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 20世纪60年代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廉价劳动力 20世纪80年代 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的成长 先发工业化国家把国(区)内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或生产工程向邻近后发国家转移 工业化轨迹 时代背景 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亚洲IT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正成为世界性IT关联设备供给基地 NIES和ASEAN四国IT关联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日、美和EU 1997年,亚洲十国IT关联产业产值占世界46% 1996-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