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关于马来西亚的文化分析的问题
我作为一个马来西亚人的回答:
1.传统是集体主义,新一代越来越倾向个人主义。以吃饭为例,年轻人如果事业尚未有成之前,一般上吃饭是实行AA制的。不过如果事业有成,那么朋友见面就轮流请客。三大民族当中,马来人因为宗教凝聚力以及地域联系力的关系,集体主义比较强,印度人因为种姓制度的传统,个人主义比较强。华人在中间。不过如果是受英文教育或者英语为母语的家庭就个人主义更明显。
2.华人越来越西化,所以传统的长幼有序的传统日渐薄弱,马来人还是非常强调,不过住在市区的年轻人也是开始西化了。印度人印象中以前还把政党领袖的肖像挂在家里大厅,不过2008年前后受印度人权益组织的影响以后应该减弱不少。
3.马来西亚三大民族的存款意识都很强,华族为甚。马来西亚的存款比率大概有三成以上。
4.马来西亚还是在实行填鸭式教育,每天老师都被逼着赶完课程,所以基本上不怎么鼓励学生发问,学生被表扬与否还是看他的考试成绩。当然更令人沮丧的是还看种族。成绩差不过是“比别人更平等”的族群还是可以得到优厚的奖学金出国留学。结果造成许多成绩优秀的华人申请新加坡的奖学金然后为人家免费作嫁衣。
5.本来是男主外女主内,不过因为生活费高涨,华人基本上都是双薪家庭,马来人如果可以的话还是保持传统,不然就女人做一份闲差(例如当公务员),年年生一个孩子,年年申请产假,反正孩子以后的许多方面都有政府的补助。华人印度人没有。所以华人印度人的婴儿出生率年年降低。
6.商业行为大致上华人还是想一般中国人一样,马来人就比较靠族群关系或者政府的工程过活。不过还是有比较现代化的马来人以西方人方式做生意。不过因为有政府依照种族不同给予的照顾,这样的马来人比较少。
7.家庭为主,然后才事业,不过之间的差距应该不大,不能作准。
8.
a)依两人的交情而定,越陌生越远
b)同上
c)大致如此,不过年轻一代越来越现代化了
d)大致上都一样,V是受欢迎的
e)都有
f)答案同a,依交情决定眼神接触的频密。
以上仅为个人的主观观察与体验的感受,希望可以帮到你。
你真的想要知道?其实有篇论文是写这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