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专业。
给立志做文学研究(人文学科研究)的青年的一封信
亲爱的热爱文学(或者人文科学)的青年们:
你们好!很长时间都在想给你们写一封信,却时常动笔之后不知道如何说起。我知道自己一定是一个拖延症患者。我想起自己曾允诺过大家一定要写写怎么申请文学研究生的浅见,总不能做一个言而无信的人,到头来最后自己惴惴不安内疚不已。其实在北美学习工作忙是事实,大半时间都用在了念书教课之上,加之自己又是十分嗜睡的学人,每每读书空闲时间多半花在了与周公相见的路上。我不想写太多鼓励大家的话,好像自己是郁达夫鼓励刚来北京的“新”青年沈从文一样(是不是太高估了自己?),只想说说这些年来对于文学研究的感想,提一些自己的看法,讲一些自己的思路,给一些参考意见,希望大家在求学路上能够走得容易一些,充实一些,快乐一些。如果你们有跟我完全不同的看法,请尽管批评指正我。我一直觉得,真理,应该是越辩越明的。
2011年,我在寄托论坛(http://bbs.gter.net)上开过一个长达158页的申请东亚研究的交流分享帖(2011Fall东亚研究系申请、面试、录取交流贴),如果你想对东亚研究(主要是东亚文学和宗教)有大概的认识,请一定要耐心看完。不能完全说帖子里面的内容都是精华,但是这应该算是踏入文学研究的留学历程的基本路径。可能部分内容有所过时,但是很多思路是可以借鉴的。尔后每年都有参照此帖新开的东亚研究帖,秉承传统,活跃思维,不啻为一种很好的交流的办法。部分东亚研究帖已经延伸到了东亚政治外交文化等等方面。但是在以下的篇幅中,我主要还是从我个人的专业出发谈谈文学或者以文本研究为基础的研究。但是个人认为有的看法在人文类学科申请中都是相通的。我说到的很多东西可能在别的人文学科领域申请过程中也可以用到。
先说说申请文学研究的立场与初衷。很多中文系英文系或者各个文学系的爱好者倘若要走到留学欧美这一步,大抵都应该算是文学爱好者。对文学这种虚构或者半虚构人生经历的艺术形式有浓厚的兴趣。可是学文学远不如其他理工类学科在经济收入上高。人文科学研究一般讲究积累,所以时间跨度也是比较长的。还有,现实的情况是,就算你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要在美国找工作,拿到终生教授(tenure-track)的教职,在现在这几年看来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如果你是想要在美国工作定居生子的话,走读文学博士的道路看来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奉劝有这种念想的人早点打消这个念头。大概应该选择金融计算机之类的专业,在美国更好更快就业。
如果你铁了心要走文学的道路,下面是我的一些关于将来找工作的建议。大多申请者如果想要选文学专业,可能会涉及到选择系科的问题。要是你问我,如果我要回国在大学找教职呢?东亚系是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呢?要是我一定想要在美国找工作呢?我应该怎么做?下面我来谈谈到底是选择东亚系还是选择比较文学系的问题。个人觉得,就目前情况来看,读比较文学系比读东亚系找到工作的几率大得多。虽然比较文学系在欧美就业市场并不乐观,因为比较文学系松散的培养机制造成了学生并没有一个专精的国别文学的基础,往往学了各方理论,却无法在找工作的时候与其他单一国别文学系的毕业者竞争。可是如果归国就业,在现在的情况看来,比较文学系的理论优势就显现出来了。第一,国内中文系并不觉得美国本土的东亚文学系(或者说中国研究)培养的学生能够与本土博士相抗衡。你研究中国文学跑到国外研究,有的国内教授觉得还是行不通的。而比较文学系则相反,你具有西方理论视野前瞻,又常常牵涉到欧美文学,回国找工作可以投英文系,又可以投中文系旗下的比较文学系。选择可能就多起来了。总之,如果你想回国发展,读比较文学系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你读了比较文学系之后,在国别文学上,你最好还是学欧美文学,而不要选择中国文学来念,这样可能对你的职业发展帮助更多。第三,如果你一定觉得自己要在美国发展,那么选择东亚文学系是一个相对来说安全的选择。你的中国背景会对你的中国文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还有,现今美国大学的教职常常需要既会教语言,又会教文学的博士毕业生,如果你的母语是中文,又在美国大学里面有做助教的经历,那么你的竞争力会大大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就读于东亚系,请一定要开阔自己的视野,以中国大陆文学为中心,把自己的学习范围扩大的东亚(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地区)甚至东南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新加坡)文学。如果你对这些地区的文学都有了解,那么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帮助的。只有美国的那些顶尖高校需要专精的人才,大多美国的地方普通高校需要的是具有亚洲视野,能够教授诸如亚洲文明与文化,东亚文学概论,华语电影与文化,亚洲流行文化与消费、华语文学(Sinophone literature)等等课程的学者。
然后再来说说申请方向的问题。就东亚系来说,教授们大多分为前现代(pre-modern)和现当代(modern)两个分支。前现代的教授有研究唐宋文学的,明清小说的,古代宗教的,女性写作的等等,现代的教授大多研究现当代文学,包括创伤记忆,历史叙事,后殖民文学,华语离散文学,抒情传统等等,不一而足。要是你决定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其实可选择的教授还是不多的。因为在北美地区,大多有博士项目的东亚系一般来说都是名校或者老牌的公立学校。据不完全统计,不超过二十所。要是你想找东亚系的排名,一定是找不到的,学校就这么几所,排来排去也是这个样子。你要是决定了自己是前现代研究者(pre-modernist)或者现代研究者(modernist),那么就去看看那些美国的教授们到底在写些什么,做些什么。一般来说美国学校的教授主页上都标明他(她)现在的写作计划(book project)和以前出版的著作,同时也注明了研究兴趣等等。一般来说,他们出版的第一本著作都是他们的博士论文的修改版,初步奠定了他们的今后研究方向和思路。
决定了研究方向,了解了教授的研究兴趣,就应该做一些申请前的准备工作了。就我个人看来,美国学界的文学研究可能跟中国本土研究有一些不同(但我们并不能说大陆学人的研究没有与北美学人的共通之处,我也无意要指出研究范式的孰优孰劣,大家研究方式都各有特色)。北美学界注重的话题研究(但是有的时候要单一串联起话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不注重单一作家研究(不过最近出了三本研究鲁迅的著作,参见《东方历史评论》最近一期的书评),注重文本细读精读结构分析而不注重大而化之的文本串联,注重处理作家文本社会环境以及读者接受等多重关系的角力而不注重单一历史化文本或者理论化文本的条分缕析。注重在合适的前提下用理论来更好地理解文本而不是用理论的鞋子来去穿文本的脚。换句话说,不是为了用文本去证明理论的恰当性,而是用理论来让文本更具有生命力和价值。对理论,多数是西方理论的热捧,导致了大家对理论的依赖。有的时候,没有理论,文本分析也可以很精彩。做文学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历史材料与理论资源的运用问题。文学文本的细读离不开历史资料与档案的明证,也离不开理论资源的介入分析。你可以侧重历史档案的爬梳,也可以运用理论来赋予文本新的生命力。你看齐泽克玩理论玩得那么娴熟,也不常空谈理论,往往联系实际插科打诨。我来从现当代文学研究角度举个例子。美国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著作很多已经翻译并且在中国大陆出版了中文版,如果有时间,请在申请以前看看到底在美国的学者是如何进行文学研究的。他们是如何讨论在现代的诱惑下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的(史书美《现代的诱惑》),如怪兽般的历史是怎样给人类造成悲剧的(王德威《历史与怪兽》),后现代的叙事技巧是怎样被后现代小说家运用来探讨创伤过往的(杨小滨《中国后现代》),中国现代作家是如何被写实主义这一教条所限制又在不知不觉中挣脱这个枷锁的(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现代男性作家是如何在作品中处理女性形象的(周蕾《妇女与中国现代性》)等等等等。可能我的一句话概括太以偏概全,在这些文本分析著作中,更为复杂灵活得多。总之,问题意识是文学研究者所要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在文学研究之前,常常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分析这些小说?这些小说是否有一个共通的问题?我分析这些文本是不是能够赋予这些文本新的生命力。但是,诸如性别、种族、离散、后殖民、创伤、身份认同、现代性、革命、某某主义之类的关键词,大多已经被抽丝剥茧研究得差不多了,如果你想要在你的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中提到这些关键词,教授们大多不会觉得眼前一亮。
既然谈到了写个人陈述或者研究计划,我也来谈谈我的浅见。我自认为自己以前写的研究计划很幼稚可笑,所以也不是经验之谈。权当一些教训,希望大家可以看看。所谓的文科类申请的个人陈述,第一,请一定注意自己的用语。文学教授们跟文字打交道,都有文字“洁癖”。你一篇三五百字的文书写得七零八落,语法错误漏洞百出,中式英语习惯明显,教授委员会大概也不会对你有好的印象。简洁整齐并且符合逻辑,是一篇好的申请文书必有的特色。第二,请一定不要痛陈自己的血泪史和生活经验。作为学术类的申请项目,这些对你的申请没有任何帮助。也请千万不要在开头说自己是文学爱好者或者自幼酷爱文学,饱读诗书。哪个申请文学项目的人不是爱好者呢?请不要浪费自己的笔墨在这些无用的文字上。第三,你并不一定要明确到底自己将来做什么博士论文题目,但是你必须要在你的申请文书中知道你想要跟的教授到底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你的研究兴趣为什么跟TA是符合的,你能从这个学校中学到什么?因为你要学的知识并不仅仅来源于东亚系本身,比较文学系,英文系,人类学系,社会系,历史系,政治系等等等等,都可以为你的文学研究打开思路,提供研究策略和方法。显而易见,每个学校的系科特色都是不一样的。第四,你可以提到你对北美文学研究的大致认识,也可以顺带提一下教授的著作,表明你是一个具有世界视野的申请人。不光在本土学习,接受本土的教育,也掌握到别的地区研究者的动向。第五,请不要写我想研究许地山,我想研究鲁迅等等等等之类的话。也不要写我想研究创伤文学,我想研究华文文学之类的话。或者犯了方向过小,或者犯了方向过大的毛病。你当然可以在文书开头写你的关注点在什么地区文学,什么类型文学,但是你也要不断地告诉教授委员会的教授们你的关注点在什么地方,你的问题意识在哪儿,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你在以前的研究过程中是怎么思考的。他们关键是想看你的思考过程,看你是怎样具有理性意识的,而不是单纯的说一些假大空的或者泛泛而谈的大话。
至于论文样稿(writing sample),你当然应该选择你最满意的论文的一篇来获得教授们的青睐。那么第一怎样选择自己的WS呢?你可以选择你的学期论文,可以选择你的本科或者硕士论文的某一章节。但是最重要要注意的是,你的这一章第一语言是过关的。请千万不要找翻译机构来帮忙翻译。最可行的办法是你自己写完之后找母语人士来帮忙润色。英文写作可能是你将来一生要做的事情,请抓紧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特别是写作水平。第二,你的这一章节必须是有逻辑的,有文本分析的,有论证的。而不是一个无头无尾松散的无结构的某一章节。欧美论文范式大多在第一章或者每章开头的第一句点名主题(thesis)。读者就会对你接下来的论证有一个清楚的预设。这大概跟中国论文写作习惯不太相同,有的常常是分析在前,总结在后。同时,你的这篇论文的结构可以是步步递进的,体现你严密的成熟的论证习惯的。而不是讲一些表象的、显而易见的、原初的话语分析。具体的文学分析,我在这里就不做说明了,相信大家如果是文学研究专业的都有系统的学习。第三,你的这篇文章理论上来说可以跟你的研究方向并不完全符合的,比如当时我申请美国的硕士,就用了一篇研究欧美作家的论文投了东亚系。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方法并不足取。这篇二十五页的论文是给教授委员会看的,是给你想跟的指导教授看的,那么竭尽全力地表现你对你的领域的认识与掌握,是最好的办法。
另外再说一下标准化考试(GRE和托福),个人认为仅仅是一个门槛。很多学生有托福GRE一定要越考越高的迷思。我托福口语不到25行吗?我GRE写作只有3能不能被录取呢?我觉得,分数当然是越高越好,托福100分以上考起来也不难,AW一般来说至少得3分。但是你达到了最低录取线,你就应该把精力花在学术研究上而不是英文水平考试上了。他们是学院和研究生院筛选人的一个门槛,只要你过了他们定的线,一般来说教授们就不太在乎你的成绩了。在各项材料中,个人认为托福和GRE占的比重是最小的。论文样稿和研究计划才是最重要的。才是你跟他们对话的材料。那些冷冰冰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我有一个朋友标准化考试很高,可是还是未被录取,究其原因,无非是没有花很多心思在文书的撰写上。当然,我已经说过了,英文写作是一辈子的事情,你得不断进步,不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毕竟我们是要用文字来跟别人对话的。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大家的申请和将来的学习都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都能申请成功。欢迎来美国玩。也欢迎大家“疑义相与析”。要是有任何问题,你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联系到我,毕竟现在只要有网络,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是无比方便的。
祝研安!
2014年11月11日夜于美国圣路易斯
想给你打个鸡血。说一个曾经跟我学过TOEFL的姑娘。
那姑娘的专业比你更可怕,她是。。。。。。古筝的。如果说汉语言文学不好出国,我觉得古筝更加没戏。毕竟美国还是有很多很多东亚文学专业的,你见过美国哪个学校开古筝专业么?
然而,这个姑娘最后出国了。然而她到了西北大学,学的应该是音乐教育类的专业。然而,她还拿到了1/3的奖学金。然而,她还在芝加哥找到了工作,最后留在美国了。
所以你现在要问你自己的是,你的职业目标究竟是什么。不是你的兴趣,而是你的职业目标。我们这辈子有很多事情都会很喜欢,很有兴趣。然而兴趣不一定能当饭吃。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其实也是非常的职业目标导向的(当然也有钱很多任性就是喜欢读的,但是大多数还是为了职业目标的)。 因此,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就是想做研究,东亚研究,人类学,社会学等专业都是可以的目标。我就有一个叔叔在美国专门研究中国版画。
如果你想走入其他行业,其实美国研究生申请没有那么多“专业必须对口”这种要求,尤其是社科人文领域的。我现在的合作伙伴之一,就是个本科学东亚文学,研究生和博士信息科学的美国人。他现在致力于。。。用电脑软件研究24史。
看到这个问题特别想来说说。
因为身边有朋友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当时觉得这个专业都是大家,要读好多文学史,学习语言学,还要写很多paper,出来社会,永远不用忧愁不会写文章。
不知道题主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我想说的是,汉语文学出国没有任何问题呀,重点是题主想学什么方向,以及我们未来根据想要学习的方向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尤其是这个专业属于文科专业,在申请的时候是选择实践为导向的还是理论为导向,决定着大学期间该如何度过,如果其他的学弟学妹能够看到这个问题,真心建议早早开始做准备。
我们主要从申请的专业类别来说说吧:
1.传媒、公共关系类:这类专业在申请过程中不限制本科背景,但是由于传媒以及公共关系的专业特点,那么需要申请人有比较强的媒体意识、公关意识,具备比较好的领导力、沟通力、表达能力等等,媒体类实践必不可少,如果题主性格比较活泼,喜爱与人打交道,可以考虑这个专业,如果性格相对内向,喜欢研究,可以申请理论研究型的大众传媒项目。像公关类专业人才也是目前紧缺之一,就业可以考虑在大型公关公司就职,或者企业的宣传企划部公关部就职,但是压力比较大,任务比较重,有创新idea、同时执行力、领导比较强的人会比较受欢迎
2.社会工作:这类专业同样不限制本科背景,但是对申请人的实践丰富程度要求特别高,要特别具备社会责任感,也是要经常与人打交道,因为未来职业可能会面临解决他人的矛盾问题,所以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的知识,内心要足够强大,但是这个行业的发展在中国大陆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对口就业不是很乐观,薪水相对也不高。
3.商科:不限制专业背景的比如整合营销,这个专业是时下特别热门的专业,是复合型专业,同时要修读传媒 、金融、市场营销等课程,对申请人的综合素质要求的比较高,专门开设的院校还是比较少的,仅美国前100的院校只有不到10所开设,西北大学的整合营销是大牛,但是学费很贵。
还有比如会计,少数院校会是专门为非商科背景的人开设,不过汉语言文学这么纯文学背景的同学,不知道是否能够适应之后要同数字打交道,虽然对专业背景没有特殊要求,但是尽量还是要修读一些数量课程,同时要有会计相关的实习,才会更有胜算
4.文科类:汉语言文学申请比较切合的方向可以考虑语言学、东亚研究、历史等等,都没有问题,但是因为比较偏理论,如果还想上比较好的学校,那么就需要有比较好的理论成果,比如做课题,发表论文,科研项目等等,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
从就业的角度来说,其实选择哪个方向都可以就业,无非就是就业大环境和起薪高低的问题,因为不如社会,未来5年 10年会怎么样,很多时候跟你的专业本身其实联系不是绝对必然的。社会工作刚才说了,行业发展不成熟,薪水相对低;公关传媒,很多公司可以选择,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媒介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和活跃,大公司会比较多,需求量比较大;商科类专业整合营销就不用说了,跟传媒公关是一样的,甚至会更火热一些,对于会计专业那么面对的竞争对手就是会计本科专业的学生,同时会计专业如果想要长远发展还需要考取CPA证书;文科类的专业,就业行业相对比较窄,教育、政府、研究所类是个不错的选择 ,仅就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其实不一定只能去孔子学院,就业很广泛,有称 这个专业是万精油,就是哪里都可以,文职类、销售类、媒体编辑、培训机构等等都是汉语言文学毕业之后可以就业的地方。
总之,专业是一方面,如果希望有个比较好的未来,最好能够好好做准备,及早树立目标,才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
希望以上对题主有所帮助。
当然有希望啊,这有什么没希望的?
我本科就是读的汉语言文学,现在在美国读日耳曼语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当于从中文系读到了外文系。最开始也没想着要出国读书,只不过后来机缘巧合和命运使然让我误打误撞地进入了现在的圈子,然后发现国内没有老师能带,只能出国读。而在国外读书多年之后再反观之前的求学之路才发现,其实中文系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中国语言文学的通识知识,而且更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世界文学的视野和一般文学的研究方法这些“道”上的东西。而有了这些,如果想出国读书的话,其实只要抓紧时间学好两到三门外语即可——道上的东西掌握了,那器上的东西(指学外语)只需要提前安排好时间和用功刻苦即可。所以,中文系出国不仅能够申请教育系和东亚系,只要你足够勤奋、眼界足够开阔,其实任何语言文学系都可以申请——有时候非东亚语言文学系的竞争甚至会小于东亚系。
我本科是在北师大文学院读的,在国内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中文系。虽然我没有具体看到过师大文学院对本科生的培养方针,但念了一遍之后大概也能猜到,就是语言文学方面的通识教育——注意,我没有说是“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通识教育,而是“语言文学”方面的通识教育。在我看来,中文系最核心的课程是教授关于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比如要上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和作品选读等等。但中文系教授的课程远不止于此,在核心课程之外,中文系还开设语言学概论、东西方文学史、文学理论、比较文学概论等课程,其实这些课程意在用汉语教授一般语言文学的研究方法,而绝不仅仅局限在汉语言文学的范畴之内。而在这些课程之外,我不知道其他学校汉语言文学系怎么上课的,北师大其实还给我们开设了一大堆用汉语研究文化现象的课程,比如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和大众文化理论等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开设其实是把中文系用中文教授一般文学研究方法的外延又扩大到用中文教授一般文化的研究方法上了。所以,总体来说,中文系开课可以理解为下面这张图:最核心的是汉语言文学,第二层是用中文教授一般语言文学研究方法,第三层是用中文教授一般文化研究方法(此处以文学为例,语言学暂不考虑了,但其实是一样的):
所以,理论上说,如果你好好学的话,其实研究生阶段在哪个层面选个方向都是可以读的——毕竟,本科阶段学校开设的课程已经给你打好基础了。而中文系学生之所以会认为没希望出国了,大概就是因为本科没有像外文系那样进行过系统的外语学习训练,或者不像其他专业那样对外文的要求不是那么高。说句题外话,某次我大概扫了几眼理工科的论文,对英语要求确实比我们低多了,基本就是主谓宾定状补写清楚就可以,在我看来几乎不存在特别复杂的语法,犯错的可能也不算很大。
本科读汉语言文学的想要出国读书,专业其实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提高英文(或其他语言)的学术写作能力以及如何学外语上。如果英文和其他外语跟上了,那么中文系其实出国也是有优势的。同国内大部分外文系的学生相比,如果你本科好好学了的话,那么你懂一般文学研究方法、而且文学视野也比较开阔,选好了论文题目之后相较外文系毕业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写得深入、研究得透彻——我本科也上过师大外文学院英文系的所有课程(修双学位),确实就是在训练听说读写而并没有进行深层的文学研究训练,到了大四讲的英美文学课程其在文学层面上的难度大概和高中语文课类似。可能现在情况会好一些或者国内也有其他高校外文系不这样上课,但我本科确实就是这样学的,最开始还蛮不适应的,后来开始着手文学研究之后才发现谢天谢地我读过中文系。
所以,国内汉语言文学专业想要出国读书,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首先,申请东亚系,这个只需要把专业和英文(或院校所在国语言)学好,但东亚系大概卷得比较厉害,申请前要考虑好。
其次,学好外语。这里的外语不仅指英语,当然,如果要申请英美加澳,英文还是最重要的,还有研究对象所用的外语。显而易见,如果你对法国文学感兴趣,那就得把法语学好——但研究法国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中国文学、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和希伯来语文学的研究方法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你如果用汉语学过一般文学研究方法那么哪国文学都可以研究。如果你读德国文学感兴趣,那就把德语学好,最好能学到熟练听说读写的程度。虽然不容易,但现在网络资源和教材那么丰富,其实也不难。而且学好之后最好参加一个能够证明你水平的考试,好在申请时更有说服里。
第三,在学好外语的同时,要了解和该语言有关的文学、文化、历史知识,而且了解得越详细越好,毕竟中文系的一般文学课已经交给你如何研究一个文学对象以及读书写作方法了,公式会了,换个数代进去也是一样的。
第四,了解国外做学术的方法。从我的求学经历来看,中美做学术的套路有些许不同的,国内有时候会更看重宏观方面的题目多一些,而美国这边则是更愿意把一个不算宏观的问题或话题做精做细做透,而且英文论文写作和格式也有一定的程式需要学习,这点还需要特意学习。其实,我也蛮赞同在国内用汉语开一门论文写作课的,把论文写作思路、何为抄袭、引用格式等方方面面掰碎了讲,讲全讲透看谁在学了之后还敢抄袭。
第五,申请时按照申请国家申请文书的套路写即可,底子打好了,申请文书应该不难。
最后,就是要有信心。虽然中文系本科阶段教授的东西看起来不像外文系听说读写那么“专业”,但中文系讲的都是“道”上的干货,需要你打醒十二分的精神去领会和理解。文学研究的门槛虽然不高,但想达到专业水平却不容易,需要日复一日地精进努力。而本科阶段大概能看出来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即可,更专业的内容还需要研究生阶段方向定了之后再学习。
写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也可以出国读研读博,而且绝不仅局限在东亚系,只要时间安排得好而且足够勤奋的话,中文系的本科生其实可以去任何一个他想去的文学/文化研究系,不仅可以去,而且还能学得好。此文与诸君共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公司名称: 8A-8A娱乐-注册登录商务站
手 机: 13800000000
电 话: 400-123-4567
邮 箱: admin@youweb.com
地 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