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音乐类博士,究竟要不要读?

本人研究生即将毕业 音乐表演专业 坐标欧洲某小国 博士申请及导师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 现在纠结毕业后有没有必要读博士(理论类音乐博士) 因为说实话未来也不知道回去做什么工作 以及读了之后会对我有什么影响 读了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以及读与不读的利弊权衡 读了博士能进体制内有哪些优势 无法进体制内又有哪些优势 希望过来人帮忙指教!

我本科很多同学都去国外读了钢琴硕士,毕业回国都没能进入高校,基本上都在自己开钢琴工作室。读个演奏的博士回来,现在来讲还是有很大概率可以进入一个高校当老师。

现在来讲,音乐专业能进高校当一个老师是相对好的一个选择。因为学校有寒暑假,不用坐班,待遇还有保障,你完全可以同时在学校工作也同时自己教外面的课,学校相关的一些资源也有利于你的发展。

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概括:读博士就可以进高校,进高校你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所以,要读!

虽然我不是学习音乐的,但是也我自己的研究也属于人文社科类。我的感觉是,音乐和艺术大类在博士的研究范畴都属于人文社科类中偏哲学多一点,当然还要具体分析音乐偏performance还是音乐学以及音乐教育研究。其实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入读门槛会较高。

我从艺术类举例,以我对老外教授的了解(阅读量惊人),大部分人文社科的教授哲学功底非常强,导致他们对中国艺术类培育的学生会有一些贬低(几年的招收国内的本科生)已经对国内相关的学科的学生知根知底。阅读量极低,对研究没有概念,对方法论的认知很有限。这也是为什么导致国内海外博士,特别是top(前50)大学的非常少。

国内这块仍然是刚刚起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拥有大量的机会,只要学术成果和掌握了一个方向的方法论,基本上就可以占据一个学术山头,掌握话语权。因此,我建议有能力,有精力的可以考虑去读。但是首先一定要确认自己是否实力(一个是是否能申请上,一个是是否能毕业(很多肄业))。

如何判断自己的capacity:是否有大量的阅读,对哲学和方法论学习有很深的认知(比如我之前谢菲的学妹音乐学博士在读,研究是关于一个不知名的俄罗斯音乐家,涉及到的哲学理论是subjectivity(主体性概念)and ethics,通过什么样的叙事以及通过赋予新的叙事给主体性带来新的意义等等。最最重要的,英语写作是否能达到最低6分。写作差,你怎么毕业?连想表达什么都说不行,还怎么读博士。

本人专业声乐,本硕都在国内读,博士在保加利亚某公立音乐学院就读。

先说一下我的经历:硕士毕业以后放弃北京的小学工作,北京户口,回家就业,在山西某民办大学做声乐专业教师。干了一年之后辞职,应聘到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做教师。又干了一年之后博士申请成功,遂出国继续深造读博。

我为什么已经找到两份大学工作却连续辞职,一定要出国读博呢?

1 第一份工作是民办大学,奉劝大家不要去民办大学就业,那儿不把教师当教师,工资极低,坐班制,做各种额外的 不符合常理的工作吧啦吧啦…一想起来那段工作经历,简直就是我的噩梦,所有的教师心态都超级不好,除了上课心情好,下课就是骂骂骂,没别的了。果断走!

2 第二份工作听起来不错,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教师,做硕士博士的招生,培养和学位工作。这一年学到很多东西,我的两位领导和同事都非常好!但在这一年,我放弃了在国院读博的想法。我不太喜欢办公室的工作,而且我也耗不起时间。

3 经历了小学,民办大学,公办大学的办公室工作,更加坚定了想去公办大学做声乐教师的决心,但是想进大学工作就一定需要博士这个敲门砖。

如果学音乐的大家也想要进大学工作的话,那就必须读博!

没想到还是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哥哥小姐姐关注到这条,那我就接着说一说 我的和人经历

刚开始我在第一份工作时,已经有了读博的这个想法,但是不太强烈,总感觉熬一熬,怎么着也是个大学教师呢,以后肯定越来越好,但是呆在那里越久,那里压抑的氛围,不正常的工作机制越是搞得我喘不过气来。一狠心就和老公一起辞职了。

老公也是学音乐出身,和我一所高中,大学时在一起,研究生考到北京同一所学校,我们毕业后都拒绝了北京小学的户口,不管不顾地就想进大学工作,进入大学以后我们的办公桌就挨在一起,一起上班一起下班,这一年除了上课和下班的时间最快乐,其余的时候一塌糊涂。

我们一起毅然决然地辞职了,那时候已经决定结婚,辞职后在10月份举行了婚礼。婚礼过后由于在婆婆家呆着有些不习惯,我就和老公去北京应聘中国音乐学院了。幸运的是 我俩都应聘上了,我在11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唯一进到研究生院的老师,老公则去了学生处当老师。

……稍后还会更新


在中国音乐学院工作的这一年,身处音乐学院的最高学府,其实我和老公有想法考这里的博士生。但是也在这期间发现考这里很不现实。首先我俩已经成家,要考博必定要花很多很多很多钱学习,我俩婚后的钱远远不够;再一个,一位办公室的老师在这里工作了十年,就是为了考这里的博士生,十年后 也就是我们在的这一年终于考上了,但是他都快40了,这个现象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参考,我们结合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觉得接受不了。

另外说明一点,我们俩在学校都是劳务派遣,是没有编制的那种。每月工资5000元,扣除所有的保险和公积金到手3500。相信大家也知道,这个工资在北京是没法生活的。光租房一项就几乎花掉我俩所有的工资了。所以这一年,我们入不敷出,靠着婚后的钱补贴着生活。

在这期间,我们都接触了很多办公室的工作。这些工作说实话没有很累,也没有很多,只是需要坐班。但是也让我觉得身心俱疲,心里一边排斥这种做表格,和学生打交道的工作,身体又得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六点下班。没有例外。

呆了一年以后,终于,我们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顿时觉得身心清爽,要开启新的路程了。

其实在做决定之前也和很多人有同样的想法。害怕等毕业以后回国还是找不到大学的教师工作;害怕我们读书的这三年在国外不适应;害怕等回国之后都三十大几了,找到工作再生孩子那就好晚了……

顾虑很多很多,但是只要想到一点:“不管结果怎么样,东西学到自己身上,是金子总会发光,就算不进大学做自己的事情,也绝不会后悔。”就觉得这个经历不是人人都有,现在不趁着还年轻,多经历一些。难道要等到四五十岁以后才后悔吗?

下岗的年龄逐年往后推,工作的时间超过三、四十年,有大把的时间再工作上呢!所以,双方家庭,还有我们互相给予的鼓励,让我们没有顾虑地出国了。

下次说一说,结婚以后一起出国学习有多好!

回国进入好一点的高校任教的话,DMA或与之对等的其它国家的博士,基本是标配。如果想确保进入体制内,你还得有一定的背景(你懂的),提前几年运作好。

如果你演奏能力超强,曲目量大,特别“能弹”,可以读AD或其它国家许之对应的文凭(比如德国的演奏家文凭),回国后很多体制内的教授会请你给他们的学生上小课,很多想出国的学生也会找你,这样你的私下收入还可以。

本人在德国硕士毕业时也纠结过,但是由于当时教育部不认演奏家文凭且家庭经济压力大,尽管教授力荐还是放弃了。没想2019年教育部又认证演奏家文凭和博士同级,且国内各高校招聘硬指标是博士,真的心中一万匹羊驼奔过。如果能读就读吧……

不过,演奏专业硕士读完就很累了,再读一年博,真的注孤生!艺术生和别的专业不一样,在国外很难打工挣钱,也根本没时间。家里要是没矿,这一路干投钱没回报,父母也是鸭梨山大。而且你家没关系没人脉读出来也很难进到理想高校。要知道几年前高校钢琴专业招聘门槛是硕士,现在内卷到博士,等你博士苦逼熬着读完,又不知道内卷到是不是要砸钱跪舔卖肉去。

综上述,个人觉得要不要读取决于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