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明星离婚上热搜?50年前,这对名人谈个恋爱就已经沸反盈天…

要说什么上热搜最快,那可能非明星离婚莫属了。



前脚赵丽颖离婚刚被郑爽日薪208万顶下去,

后脚比尔盖茨离婚就全球热搜霸榜了。

对于私生活乐此不疲地探索永远是热搜的第一动力。

毕竟每个村庄最热闹的地方都是村口的造谣中心。

北京时间5月4日凌晨消息,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推特宣布与妻子梅琳达·盖茨离婚。



对于离婚的原因,比尔盖茨在推特中表示:“我们不再认为在人生的下一阶段,我们能够作为夫妻携手成长。”

在推文中,比尔盖茨还特别强调了和妻子离婚后会“继续我们在基金会的工作”,并希望“在开启这段新生活时,我们希望我们的家庭能够获得空间和隐私”。

比尔盖茨的发言让很多人展开联想。

有人认为是为了逃避拜登政府将要执行的高额“富人税”,也有人认为是比尔盖茨出轨了。

可能在这吃瓜群众眼里分手的原因就只能是钱和性。

事实上人类据信已经有了430万年的历史。而现行的婚配制度(指广义婚姻)诞生不过6000年。

这还不能从一夫一妻制,也就是男人建立起的挖空心思不让别的男人染指自己老婆的这种制度,开始算。



如果是严格意义上受法律保护相互忠贞的一夫一妻制度,满打满算也没多少年。

事实上婚姻本质上是社会行为,而且是建立在男性权力主导基础上的社会行为。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想婚姻幸福,那么就需要认识到婚姻是社会性的。

也就是说,如果想拥有幸福的婚姻,就要尽量压制个人的自由与欲望。让自己成为更社会化的人,而不是更自我的人。

这里的压抑不带有感情色彩,只是单纯描述行为。

从采集到农业,即为从快乐原则向现实原则的转变。这一转变得以实现的前提,则是压抑——不仅是对人的社会存在的压抑,同时也是对人的生物存在的压抑。而压抑,正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基础。一句话: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欲望被压抑的历史。——《被劫持的私生活》

任何制度权力的重新洗牌一定是从重塑三观开始,我们今天普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道德观基本上是建立于启蒙运动之后。



18世纪开始工业革命伴随着“自我”的觉醒,人类文明开始进入新的阶段。一直到二战以后10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过去千年人类文明的重塑。

1960年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出现了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新情况: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简.刘易斯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变化,归纳为两个分裂:

第一个分裂发生于60年代,指的是婚姻与性的分裂——男女交往模式呈多元化的态势,他们或同居、或保持单身状态频繁与异性约会,婚姻不再是成年男女获得性机会的唯一选择;

第二个分裂发生于80年代,指的是婚姻与生孩子之间的分裂。

在女性获得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之后,她们开始觉得既然什么事情自己都能完成,那为什么还要依赖一个男性?

我辛辛苦苦上班足够养活我自己,为什么还要下班回家给他做饭洗袜子养孩子。



波伏娃 1947

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接受了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劝告。

如果女性了解了这一切还想要一个孩子,那她们最好要孩子,但不结婚。因为婚姻是最大的陷阱。——波伏娃

作为第一代女权先驱,波伏娃可以说是女权代言人了,她和萨特的故事也是一直在名人八卦中占据热搜。

好像一提到波伏娃就不能不提萨特。



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萨特代表的存在主义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波伏娃最经典的两句话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婚姻是“让男女的经济和性的结合朝集体利益发展,而不是保障他们个体的幸福。”

1908年波伏娃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且传统的的家庭,从小就叛逆的波伏娃在19岁的时候就发表了个人的“独立宣言”:“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1929年,刚刚大学毕业后的波伏娃准备参加大中学教师学衔的哲学科考试,在当时还没有女性能够通过这项考试。



考试科目中有一项口试,需要一个搭档。当时搭档波伏娃的,是一个25岁的小伙子,他个子不高,甚至有点其貌不扬。但是言谈举止与众不同。两个人搭档的口试非常顺利。最终那个小伙子获得了第一,波伏娃获得第二。

这个小伙子就是萨特。两人从此相识,并且立下了一个爱情契约:

以灵魂伴侣的方式结合,不办理法定的结婚手续,允许对方和他人无论精神、还是肉体上,都可以出轨,但要对彼此绝对坦诚,保持透明。

契约的存在,本来就是对事情发展做了最坏的预判。

这漫长的生活中,他们确实深爱对方并且从未彻底抛弃其中一个。在事业上,他们又是彼此最好的伙伴。波伏娃是萨特思想的源泉和第一见证人;而萨特又是波伏娃最好的老师和读者。



萨特波伏娃访问中国 1955

两个人还曾经在1955到访过中国。在事业上他们是可以媲美居里夫人夫妇的。(居里夫人在孀居后也有一段著名的私生活故事,后来在爱因斯坦的关心之下才走出阴霾。名人的私生活真是最后的下酒菜,这方面谁都不曾放过。)



度假中的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

但同时,萨特有着不止一个情人,有的甚至是他和波伏娃的学生。而波伏娃也发狂地爱上别人,但是又对萨特不能割舍。



波伏娃的朋友圈

于是在相守的半个世纪中,他们的情感充满了坚持、感动、纠结、挣扎甚至疯狂。

这期间,波伏瓦撰写了那部著名的女性主义著作《第二性》。

从1929年到萨特去世的1980年,他们相伴51年,在他们去世四十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契约爱情不断地用来被传播、颂扬以及争议,被称为忠诚或背叛的典范。



卡尔詹戈说过:“夫妻双方的不忠,是美满婚姻的先决条件。”在萨特波伏娃这里这简直是一句咒语。

就算是在今天,我们依然很难用现有的道德观、价值观去评判两个人的关系。

在波伏娃记录萨特最后十年的《告别的仪式》中,我们能看到最后的日子里,两个人更真实的表达。



晚年的萨特、波伏娃

从1970年开始,萨特的身体情况就很差了。虽然还不到70岁,但他已经被高血压、失明、尿毒症所困扰。

1976年还出现了小便失禁的情况。他变得暴躁,拒绝承认自己是个病人。在出行中,有好心人搀扶萨特都会怒目相向:“你觉得我很像一个不能自己走动的老人吗?!”。这种时刻,只有波伏娃能够安抚他的灵魂。

萨特迈着小碎步和我走了很长时间,又一次问我:“身边有个走得这么慢的小朋友,您不烦吗?”我说不烦。这是真心话,他能散步,我就够高兴的了。——《告别的仪式》第108页。

萨特临终前闭着眼握住波伏娃的手腕说:“我非常爱您,我亲爱的海狸。”

萨特咽气之后,波伏娃写道:

有一刻,我要求留下来和萨特单独待一会儿;我想钻进被单,挨着他躺下。一位护士阻止了我:“不行。小心……有坏疽。”这时,我才明白所谓褥疮的真正性质。我在被单上躺下,小睡了一会儿。五点,护士们进来了。他们在萨特的遗体上又铺了一条被单和一块罩布,带他走了。——《告别的仪式》P146

我无意美化萨特波伏娃的感情,但是能理解两个人做出的选择和努力。也许他们已经看到了最终的结局和答案。

正如波伏娃自己说的

毕竟,我也和他一样,在害怕和希望之间摇摆。我的沉默没有把我们分开。

他的死却把我们分开了。我死了,我们也不会重聚。事情就是这样。我们曾经在一起融洽地生活了很久,这已经很美好了。

我无意美化萨特波伏娃的感情,但是能理解两个人做出的选择和努力。也许他们已经看到了最终的结局和答案。



萨特去世之后

他们不是世人眼中完美的婚姻,却从来没有辜负彼此太多。

他们两个用一生的时间,见证了婚姻的荒谬和社会对人不断地压迫蚕食。

毕竟:

人生是痛苦的;世界是荒谬的。他人既是地狱。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