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老舍《茶馆》论文

浅论老舍《茶馆》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摘要

《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个人像展览式

的“浮世绘”

。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景颇具匠心。作者避开了对重大

历史时间的直接描绘,

只是描述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

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

中,从而避开了时代共名的简单、

僵化和专断,

发挥了作家熟悉旧北平社会生活

与形形色色人物的优势。在结构艺术上,

《茶馆》

采取了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

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使剧本“人物带动故事”

“主要人物

由壮到老,贯穿全剧”

“次要人物父子相承”

“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

即去”

。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紧密联系当时的时代发展,使得剧本紧针密

线、形散而神凝,并且构成了一副“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

众生。

关键字

人物

结构

艺术

社会

价值

意义

正文:

茶馆,

在中国极为常见,但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

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

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地演出着一幕幕的人间活剧。

  

《茶馆》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话剧。老舍的《茶馆》创作于

1956

年,他以独

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

5

万字的

《茶

馆》里,

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出三幕话剧中,

共有

70

多个人物,其中

50

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

这些人

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

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

有清朝遗

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

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

式→简陋的变化,

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

现及

“莫谈国事”

的纸条,

一动一静,

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第二幕中,

“裕

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

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

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

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

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

:

“茶钱先付”

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入不

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

“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

  

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是“吃茶”使各种人物、

各个社会阶层和各类社会活动聚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吃茶”一事,则茶馆中任

何事情都将不复存在。

正因为如此,

老舍在剧中对北京茶馆文化也花费了不少的

笔墨。如早先的茶馆里,除了喝茶,还有点心“烂肉面”可吃,一边喝茶,一边

还可以做不少与茶无涉的事情;北京的茶馆也和江南茶馆一样,是个“吃讲茶”

的地方;

茶馆的老顾客是可以赊帐的,

茶客也可以自己带茶叶来居坐;

茶馆也是

听书的好地方,说书人可以在此谋得一份生活的来源……

  

这类细节,给《茶馆》所要表现的主题,增添了一种真切的氛围。除了为表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