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好 的 挽 救 就 是 预 防
近期,部分短视频账号利用“海克斯科技”等话题,指出海天味业的酱油产品是“海克斯科技食品”,且国内售卖的海天酱油含食品添加剂,而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却零添加,因此质疑海天味业在执行“双标”。
海天酱油也因此频繁冲上热搜榜。
海天味业再发声明否认“双标”
10月5日零时许,海天味业官方微信再次发布声明称,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食品制造中,世界各国的正规食品企业都会依据法规标准和产品特性,合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且按规定标识清楚。
声明称,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食品添加剂使用来看,并不能得出中国食品比外国食品差的结论。“简单认为国外产品的食品添加剂少,或者认为有添加剂的产品不好,都是误解。”
10月5日,海天味业再次发布声明,否认酱油国内国外“双标”。海天味业官方微信截图
对于被指产品“双标”,海天味业在声明中解释称,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法规标准不尽相同,对应的产品标识也有不同。
声明中称,产品一国(地区)一标,国内外食品行业乃至其他很多非食品行业都是这样做。随着产品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无论是国内客户还是国外经销商都会经常提出定制产品的需求,定制化产品必然带来产品标识越来越多,有的品质不一样,有的品名不一样。
海天味业表示,海天产品的内控标准要求大多都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同一品质的产品,国内国际的内控标准都一致。
俩东北小伙:左手科技,右手狠活
“海克斯科技”一词,爆红网络。
这个出自游戏《英雄联盟》的词语,特指一种魔法和科技融合的顶尖技术,但在短视频博主口中,它成为了将食材“化腐朽为神奇”的方式。
奶茶是用奶精粉和植脂末调配而成;牛排是用碎肉和边角料压制而成;燕窝则是明胶片和植脂末加糖浆泡出来的;一勺“三花淡奶”入锅,自来水立刻变成白色羊汤……
令“海克斯科技”红遍网络的,其实是两名短视频博主,刘怂和辛吉飞。
东北小伙刘怂在沈阳经营着一家烤肉店,从事餐饮行业4年多了,作为美食博主,他此前发布的大部分内容为正经烹饪教学,8月份,伴随着“一勺三花淡奶”的视频,刘怂彻底成为了顶流。
三花淡奶加入锅中变成“羊汤”。图/视频截图
从8月份开始,辛吉飞就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科技视频”:糖水加香精合成的蜂蜜、没有肉的淀粉肠、明胶片混合糖浆制成燕窝等一系列视频,伴随着他标志性的歪嘴表情和魔性的那句“这都是纯纯的科技与狠活儿”,让他30天涨粉600多万。
辛吉飞(左)、刘怂(右)。图/视频截图
很快,争议来了,不少人认为,辛吉飞和刘怂是在制造焦虑和低价有罪论,诱导消费者不信任价格便宜的商品,产生恶劣影响。
在火了一个月后的9月22日,辛吉飞注销了自己的短视频平台账号。
商家有没有良心,和食品添加剂无关
事实上,刘怂和辛吉飞如今做过的事情,十几年前就有人做过,只是当年没有短视频平台。
十多年前,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还是一名讲师,在课堂中他向学员展示了常见的色素、香精、甜味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
王旭峰展示人工合成牛肉丸制作方法。图/受访者提供
十多年后,王旭峰对记者表示,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态度,自己始终保持3个观点:
不反对食品添加剂,但是反对非法添加物。
“其实大部分食品添加剂只要在合法的剂量、用法和用量范围内使用,都是没问题的。但是非法添加物不可以添加到食品中。”
“三聚氰胺、福尔马林、苏丹红这些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是必须禁止添加进食品的。”王旭峰说。
支持合理使用,反对超剂量、超范围的滥用。
“我们可以拿盐举例子,每人每日摄入5克盐,是安全范围,但长期每日摄入50克盐,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健康问题。食品添加剂也是同样,国家有着严格的使用规范和标准,违反的代价很大。”违反的代价很严重。”
王旭峰提到最近大热的“三花淡奶”:“这个就是很典型的情况,三花淡奶使用范围是用来调制咖啡、制作甜品、奶茶等,而你如果用它来做羊汤,这就叫做超范围滥用。”
不排斥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但是要远离那些营养价值很低,却添加了很多食品添加剂的对健康无益的食物。
这些年来,不少食品厂家和经销商打着“零添加”“纯天然”“无蔗糖”的噱头销售产品,在王旭峰看来,这些说法从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角度上站不住脚。
“拿油条举例子,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就是油炸面团,但我们不能认定这样的食品就是健康的食品。”王旭峰说。
包装后在商超贩卖的食品,国家有相关规定要求,必须要写清楚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不然就涉嫌违法。
但是对于餐厅中现做的烹饪食品,外卖送来做好的餐食,想要最终评估其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超标或是滥用,的确很难。
“但即便如此,商家有没有良心,也与是否添加食品添加剂无关。”王旭峰说。
食品安全不能只谈道德不论是非
话说回来,“海克斯科技”这件事情中的是非曲折,其实非常清楚。如果这些短视频博主只是单纯地科普,并没有故意地去抹黑谁,也没有背后收钱的非法勾当,那么他们的内容就是正当的,甚至是有益的。毕竟,让大众知道更多生活中的常识,养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这能有什么错呢?
所以,一切争议还是要回归真实性。如果他们所谓的科普是不可靠的,是充满了谬误或者带有偏差的诱导,那么这种“虚假知识”的输出当然应该得到规范甚至遏止。
而对于餐饮从业者来说,如果那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剂量都是合理的,都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允许内,那么也是正当的。反之,超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就是有害、甚至有罪的。
如果有人说了真话幻灭了一个行业的亮丽形象,那么该反思的是这个行业,该有的反应是行业性的积极改善,走向更加真实、透明、健康,而不是指责说真话的人破坏了“约定成俗”的潜规则。我们不应畏惧真相,怕的是,大家不论是非,只谈道德。
起底酱油添加剂
酱油是中国发明,主要原料是大豆、小麦,但制作工艺来自于日本改进,目前全球酱油市场一半的市场,都是被日本企业龟甲万占据,中国企业还在追赶当中。
究其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制作工艺晚了人家一步,所以出海时间也相对较晚。
酱油简单一点说,就是把大豆、小麦高温煮熟,然后发酵半年多时间,通过压榨提取酱汁。
这个时候的酱汁就是比较咸的生抽,再把生抽进一步上色和处理,得到的就是比较甜的老抽。
好了,我们如果还想要更加浓稠和香甜的酱油,那就再进一步继续延长制作时间。
这就是我们买酱油,有生抽、老抽,280天,180天的区别,时间越长,制作工艺不一样,自然就要更贵。
添加剂主要发生在生抽到老抽的转变中,老抽想要更甜更香,要么就是延长时间,要么就是利用添加剂上色、压住咸味,控制和保留制作过程中的糖分。
由于日本是个弹丸之地,大部分贸易和生产资料都要依赖于进出口,特别是出口贸易是日本经济的核心,日本对各种领域的研究,对制作工艺的改良确实起步的很早,出海到世界的步伐比我们早了很多年。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遗憾的地方,很多发明的原产地是在中国,但加工制作应用在商业化上,我们反倒是被别的国家学过去发了大财,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当然了,日本人研究得多了,为了迎合本国人和出口地区的不同口味,各种添加剂也就应运而生了,在日本合规的食品添加剂有近4000种,中国合规的添加剂,只有近2000种。
像龟甲万出口到美国的酱油,也是分了有添加剂和无添加剂的,防腐剂苯甲酸钠的标记也很明显。
单纯从酱油这个产品来说,加添加剂是一个普遍的现状,不是什么只有中国企业才能干出来的事,而且也有无添加的产品,只是相对来说,价格更贵一些。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标准问题。
很多人都在纠结酱油当中“苯甲酸钠”的防腐剂问题,说它是一级致癌物。
但我们查询到的WHO公布的一级致癌物当中,并没有苯甲酸钠的名称,反倒是咸鱼这类腌制品上了名单。
所以说苯甲酸钠致癌,很明显是一种不讲科学的态度。
但是,要说它完全无害那也不对,只不过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点我们参照了国家标准。
在酱油产品系列里,中国跟美国、欧盟一样,对苯甲酸钠的要求是要低于1g/kg,低于这个标准就属于安全范围。
当然,也有更好的替代品“山梨酸钾”,这是几乎无害的,只不过价格是苯甲酸钠的4倍左右。
真要较真来说,确实存在着企业不舍得花钱去掉和更换添加剂的问题,只不过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了,不是某个单独企业的问题了。
不是不能做到完美,但价格就绝对不是现在这样了,一个刚需高频的调味品如果卖的特别贵,消费者真的愿意去选择它,而不是选择那些更便宜,也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吗?
同样,我们也去参考了国家对于酱油行业的标准。
工信部起草了低盐固态法、固稀法、高盐稀态法3个关于酱油的行业标准。
在更细分的酱油制造工艺方面,比如《酱油质量通则》、《酿造酱油工艺技术规范》都是由海天味业起草制定的。
其中关于添加剂的部分其实说的非常详细,也是按照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去应用的,最后的审核也需要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认可。
这个标准其实并不低,都是向美国和欧盟看齐的。
所以,我们企业制定起草细分行业的标准,并没有什么问题。
来源:证券时报等
公司名称: 8A-8A娱乐-注册登录商务站
手 机: 13800000000
电 话: 400-123-4567
邮 箱: admin@youweb.com
地 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